传统文化中对龙九子的讲解

龙,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奇的动物,具有蛇身、蜥腿、鹰爪、蛇尾、鹿角、鱼鳞、口角有须、额下有珠的形象。传说能隐能显,春风时登天,秋风时潜渊。又能兴云致雨,后成为皇权的象征,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,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。

《山海经》记载,夏后启、蓐收、句芒等都"乘雨龙"。另有书记载"颛顼乘龙至四海"、"帝喾春夏乘龙"。前人分龙为四种:有鳞者称蛟龙,有翼者称为应龙,有角者称虬龙,无角者称螭龙。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,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。

"龙生九子"一说分别是:老大囚牛、老二睚眦、老三嘲风、老四蒲牢、老五狻猊、老六赑屃、老七狴犴、老八负屃、老九螭吻(鸱尾,鸱吻)。另有说法为老大赑屃、老二螭吻(鸱尾,鸱吻)、老三蒲牢、老四狴犴、老五饕餮、老六蚣蝮、老七睚眦、老八狻猊、老九椒图。

龙的九子各有自己的特点:

1、好重者:赑屃(音bì xì)最喜欢背负重物,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。

2、好望者:鸱吻(音chī wěn)最喜欢四处眺望,常饰于屋檐上。

3、饕餮(音tāo tiè)最贪吃,能吃能喝,常饰于鼎的盖子上。因它能喝水,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,防止大水将桥淹没。

4、生性好杀者:睚眦(音yá zì)嗜杀喜斗,常饰于兵器刀环,剑柄。

5、狴犴(音bì àn)最憎恶犯罪的人,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;另一种说法是狴犴又叫宪章。相貌像虎,有威力,又好狱讼之事,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。虎是威猛之兽,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,让罪犯们望而生畏。

6、好烟火者:狻猊(音suān ní)性好烟火,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。另一版本是狻猊又称金猊、灵猊。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,所以形状像狮,好烟火,又好坐。庙宇中的神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。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,相貌又很轩昂。

7、好水者:趴蝮(音bà xià)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。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。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,造型非常优美。

8、性情温顺者:椒图(音jiāo tú)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,常饰于大门口。椒图形似螺蚌,好闭口,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,或刻画在门板上。螺蚌遇到外物侵犯,总是将壳口紧合。人们将其用于门上,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,以求安全吧。

9、好鸣者:蒲牢(音pú láo)最喜欢音乐和吼叫,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。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,好鸣叫。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,平时最怕的是鲸鱼。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,蒲牢就大叫不止。于是,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,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,以其撞钟,求其声大而亮。

龙九子:赑屃负碑、鸱吻望守、蒲牢盘钟、狴犴守拱、睚眦化刃、饕餮潜器、鲅夏匐阶、狻猊伴鼓、椒图衔环